剧组通讯手段的不足和解决方案了,你知道吗?

前言

船员沟通一直是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对各部门至关重要的流程。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通信方式发生了更为革命性的变化。

从最初的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到如今的数字通信,无线电为人类创造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通讯手段。

无线电技术还推动了移动通信的兴起,使人们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语音、文本消息和数据。

对于影视剧组来说,沟通从基本依靠喊叫到使用对讲机经历了极其缓慢的普及过程。 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拍摄环境和需求,我们可能需要认真思考现有的通信方式。 手段和解决方案的不足已经不复存在。

而我一直相信,高效、安静的沟通方式是增加录制团队在片场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工作效率的有力途径。

现有船员通讯方法的不足

说到船员的通讯手段,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件事——对讲机。 对讲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今工作场景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国内电影摄制组的主要通讯方式。 然而,在如今的现场制作方式下,对讲机的缺点也慢慢显现出来:

对讲机的噪音风险

由于对讲机的调制方式和电路设计的原因,当收到接近工作频率的信号或干扰时,会突然出现“咔哒”的尾音。

这是因为,当对讲机接收到信号时,内部电路会启动一个称为“频率识别”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其类比为打开解调。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在电路开启的瞬间输出噪声,稍后又被抑制,这就产生了前面提到的“频率识别噪声”,这对于同时录音来说是毁灭性的,一般只能是NG。

从绝对安全的角度来看,避免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让表演区域附近的所有工作人员关闭对讲机或关闭声音输出。 拍摄后打开显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有人可能会说,你可以戴耳机啊! (图中可以看到,录音团队始终佩戴对讲耳机,以避免辨频噪音)

这不得不说音响师的悲哀——他不能在一个头上戴两副耳机。 在工作现场,或许只有录音组的工作与耳机息息相关。 录音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监听。 戴上耳机,尤其是物理屏蔽能力良好的耳机后,音响师几乎与其他人员的顺畅沟通被切断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想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案。 有的老师可以通过专门定制的转接线将对讲机的音频输出和输入路由到录音机上,从而解决了录音机需要频繁更换耳机的尴尬。

声8系列的耳机接口还增加了TA4接口,以适配音频中包含的第三方改装耳机。 通过路由设置,可以方便地完成前端的通信适配。

这是一个很棒的方法,近乎完美,但是对于录音设备来说,对讲机仍然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射频干扰和电磁干扰

我们先来说说射频干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中明确规定,“公用对讲机”的技术指标是工作频率为-、发射功率不大于2W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且无法手动调整。

简单来说就是那种没有屏幕,只有旋钮来切换不同通道的。 是一种无需持有《业余无线电许可证》和《业余无线电操作证》即可使用的设备。

现在制作组大多使用发射功率为5W-10W的对讲机和工作频率为-的手持电台。 统计完这些参数后,熟悉无线电知识的老师可能知道,这样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在我们的音响车或者音响包里的无线设备存在一定的射频干扰风险。

从频率上来说,它和我们的无线麦克风都在U频段。 看来频段还蛮远的。 然而,对讲机一开始发射,内部高频振荡电路就开始工作。 到时候,就会处于一个相当大的带宽。 造成射频干扰,在劣质或低端对讲机中尤为明显。 这就是对讲机射频干扰的由来。

因此,在以往的拍摄中,当我需要使用对讲机时,我通常会自带YAESU VX6R和 805S天线作为靠近音包的设备,而不会放在录音包中。 两人之间至少会保持20厘米左右的距离。

其次,对讲机在发射过程中,射频信号和内部电路也会产生相当大的电磁辐射。 如果对讲机靠近无线设备甚至录音机,也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导致设备黑屏、死机、重启等。有专业级录音机用户反映电磁干扰的案例干扰重启对讲机。 可见,对讲机的射频功率对精密仪器和专业设备威胁很大,应谨慎对待。

PTT和半双工无法解放你的双手

传统的对讲机采用PTT(一键通)来触发发射,这意味着无论是扬声器还是戴着耳机,我们在说话时都需要按住机身或耳机上的发射按钮才能发射信号。

也就是说,当摄影师拿着相机时,当保持焦点时,当录音师控制控制台时,当麦克风操作员拿着摇杆时,当制片人拿着饭盒时,当导演正在喝咖啡。 。 。 他们无法互相沟通。

剧组的工作是真正的“双手让梦想成真”,解放双手协调工作非常重要。 虽然有些对讲机,如小米、极峰等品牌,具有语音触发功能,即麦克风声压达到阈值后自动发射的功能,但识别语音需要一定的时间。是的,这在重复性较高的无线电通信中不是问题,但在即时消息传递的情况下仍然很烦人。

而且,对讲机采用“半双工模式”,这意味着它只能接收一组相同频率的载波。 如果两个人同时在信道中传输,两个信号就会互相干扰,互相抑制。 人们可能无法从任何一方正常接收它。 在信息密度极高、交流频繁的拍摄场景中,人们可能会放弃通讯工具,回到“靠喊叫”的原始社会。

现代船员通讯手段

所以上面列出了我认为目前船员沟通计划的缺点。 让我们把它们列出来:

问题的结论

1 噪声风险及解决方案不完善

2 射频干扰和电磁干扰风险

3 无法解放双手

4 半双工的缺点

综上所述,下一代的通信方式应该重点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于是我把目光转向了电视广播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的对讲系统。

我们经常在电视广播中看到戴着带麦克风的耳机的手持设备。 这就是对讲系统(简称“对讲”或“三方”)

起初,它似乎是为了确保每个机位的手持机都能与导演实时通信,并且可以在演播室内外使用。 最初是像通道一样的有线方式。 无线技术发展之后,无线解决方案也出现了。 广播中使用的对讲机还与摄像机位置指示器相连,这就是所谓的计数系统。 导演输出的画面就是摄像机的位置。 ,飞行器位置上方的 Tally 灯将显示为红色。

用于广播的对讲机体积和外观都比较大,而且由于理牌系统需要单独的串口来传输信号,所以基站主机的体积也不小,通常是1U或半U。

由于其设计用于固定地点、固定场地,供电方式相对不友好,因此不少厂商也看到了影视制作领域的需求,推出了自己的便携式对讲系统。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猛犸象”和“凤迪”两个品牌。

选择对讲系统的历程

其实这两个品牌的对讲系统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而且它们也有很多共同点:

由于对讲机使用耳机进行通讯,因此无需担心噪音。

而且由于对讲机基本在1.8GHz-1.9GHz频段以低功率发射,因此受到射频干扰和电磁干扰的可能性比大功率对讲机要小得多。

全双工的通讯方式避免了多人讲话时的信号抑制和通讯中断,内置麦克风也解放了双手,让大家“免提发言”。

所以最终,唯一的问题是便携性和录音师“不能在一个头上戴两个耳机”这一事实。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开始在这两个品牌之间进行选择,并研究如何连接内部通话信号。 录音机以及如何解决录音师的通信麦克风问题。 。 。

最终我选择了风迪的系统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系统包含一个腰包主机,它类似于一个开关,可以转发来自耳机的所有信号。 主机上有2个3.5mm TRRS接口。 正是这个接口让我选择了它,TRRS可以让我轻松地将对讲系统的音频输出和输入连接到录音机上。 下面我在实际使用中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操作。 其次,其便捷的供电方式非常适合便携场景。 腰包主机依靠锂电池或Type-C口供电,可以无缝连接到我现在的录音背包系统。 ‍‍‍‍‍‍

决定了设备后,我联系了他们。 在描述了我的项目情况和需求后,对方非常愿意让我体验他们的产品,并希望我能够做深入的评测。 当然我很高兴能够免费做,所以对产品有信心的制造商和愿意尝试改变的音响工程师一拍即合。

介绍

这次我得到的是一个很普通的保险箱。 这个保险箱可以装所有的耳机和主机。

同时,保险箱左上角还有专门存放充电器的空间。 充电器收纳空间右侧是不同地区规格的电源适配器和插头配件。

它使用数字传输协议。 使用时需要打开主机进行通讯。 如果主机未开机,所有从耳机将无法工作。

剧组通讯手段的不足和解决方案了,你知道吗?

我们先来看看耳机的外观。 耳机有两种类型:单耳版和双耳版。 这次我拿到的是单耳版本,它更适合我这个项目的需求,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保留一些直接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当耳机版本能够解放我们的一只耳朵时,我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就不需要频繁地摘下和戴上耳机了。

耳机没有扬声器的一侧是电池区域,采用锂电池供电。 我们只需按下释放按钮即可轻松取出电池。

耳机的另一侧是扬声器和通话麦克风。 麦克风可以旋转180度,方便我们戴在左耳还是右耳。 值得一提的是,麦克风还具有快速静音功能。 当我们把麦克风直立的时候,这个从属耳机的麦克风就会静音,并且指示灯会红蓝交替闪烁。

音箱面板上有电源按钮、音量增减按钮和静音按钮。

当我们需要说话时,我们只是习惯性地将麦克风放在嘴前,将其取消静音。

在电池仓的下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USB带C接口,可用于外接电源和电池充电。

这次合作的两位摄影师都戴着眼镜。 巨大而柔软的耳罩可以防止两位摄影师的眼镜腿压在头上,造成不适。

在使用过程中,我询问了两位摄影师,他们说耳罩对眼镜镜腿的压力非常有限,并不是特别明显。 所以整体来说,佩戴舒适度还是有保证的,不过两位摄影师都提出了相同的观点,那就是希望耳机的整体尺寸能够适当缩小。

我们法国的摄影师肖肖先生非常擅长肩扛摄影。 他说,扛在肩上时,一开始还担心电池仓和相机相撞。 如果侧面面积能再平坦一些就更好了。

接下来的重点是主持人。 首先,主机的供电方式有两种。 第一个适合与从机相同的锂电池供电,第二个通过外部type-c接口供电。

主机前面板上有音量旋钮、AB功能键和电源按钮。

侧面的两个3.5TRRS接口,这两个接口一个用于连接主机耳机,另一个用于级联到另一台主机以扩展组数。

事实上,用于连接主机耳机的接口是一个完整的TRRS音频接口。 TRRS接口的三组信号输入输出分别对应耳机的左声道、右声道和麦克风。 那么我只需要使用一些简单的传输方法就可以了。 ,可以将对讲系统声音连接到录音机。

而且我在淘宝上找到了一家价廉物美的麦克风定制商家,定制了一款带开关按钮的麦克风。 这样就实现了音频输入和完整的麦克风控制功能。

具体连接方法如视频中所述

首先,通过 3.5mm TRRS 转 3.5mm TRS 双头母头转接线将音频输出和输入分开。 现在我们有了监听信号和麦克风输入接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顺利地将信号连接到录音机了。 RTN接口还是物理输入接口取决于我们的需要。 下面我会解释一下具体的区别。

在通讯距离方面,表现令人满意。 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在城市环境和遮挡环境中测试了其最大可持续通信距离。 在空旷环境下,耳机到主机的距离约为260米。 。

大概就是图中箭头的位置‍‍

在屏蔽测试中,穿透两层墙壁后也达到了50米左右的距离。

很有帮助(使用经验)

这要从我开始思考沟通问题的原因说起。

我开始考虑对讲解决方案的原因是因为我目前正在拍摄的纪录片项目需要解决一些特殊的通信需求。 该项目需要分别在上海和巴黎完成拍摄,双方都有相当大的沟通要求。

在上海拍摄期间,上海的一些导演采用“纪实风景摄影”的方式完成了大部分拍摄。 从表面上看,画面看起来就像是通过固定机位和固定画面的单次拍摄来完成一个场景的拍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在拍摄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场景设置和灯光调整。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完成一些镜头的微调和调度。 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不关闭手机的情况下完成。 完成研究后,我决心找到一种安静、安全的通讯方式,因为打开手机后让每个人都“闭嘴”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采用了第一种信号进入方式,即将对讲监听信号接入录音笔的RTN接口。 RTN接口是专业录音机,专门为回传而设计的物理接口。 它具有独立的监听输入轨道,并且不会记录在最终文件中。 在录音机中,我们只需转动RTN/FAV拨杆即可快速切换当前监听模式。

由于在上海的实际拍摄情况中,团队成员与灯光、摄影部门沟通较多,所以我只需要观察RTN频道的电平表,观察团队成员是否在跟我说话。

它很好地帮助我避免了现场通讯对长镜头同步录制的干扰,同时我也发现了对讲系统的妙用。 本次拍摄中比较重要的拍摄场景之一是在一家纺织厂。 纺织厂内噪声可达A计级+100dB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面对面喊叫才能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

所以别说远距离通讯,麦克风的出现帮助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下完成了拍摄。 麦克风系统具有出色的噪声抑制能力。 我们在纺织厂里仍然可以通过它清晰准确地上传和发货。

对此,上海处处长表示,如果今天没有他,也许我们就无法完成这项工作。

在法国拍摄时,除了满足沟通需求外,还需要协助法国导演与中方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其中就少不了一个关键人物:翻译。 为了显示翻译,我需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在导演、翻译、工作人员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其实可以通过对讲系统本身的功能来实现。 其次,我需要记录现场口译的内容,并保存在poly文件中。 中间。 这是为了让编辑和导演在后期编辑完成文本翻译之前,可以通过该轨道对拍摄对象的对话和采访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里我采用的是第二种连接方式,将监听信号输入到录音机的录音磁道中,并更改监听通道预设,并去掉监听模式下的轨道。 这是为了隔离录音内容监控和通讯内容监控。 我只需要单独的通讯轨道,就像RTN连接方法一样,一键切换监控和通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将录音机的监听信号输出到 ,会导致通讯内容和监听内容重叠,使用起来非常混乱。 因此,我保留了传统的返回IFB方案。 导演和翻译各自佩戴了包含所有无线曲目的回传监视器,翻译在另一个房间粗略地复述了拍摄对象的对话,以方便中方总导演跟踪内容。 同时,这首曲目也会记录翻译后的内容,以便小编后期了解现场。

具体搭建图如下

目前我还在巴黎拍摄,继续帮助我们完成现场沟通的关键流程。 不过,在使用了一个月并询问团队成员的使用体验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缺点。

谈论未来

首先第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表示,确实没有必要把这个事情搞得这么大。 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者不利于高调拍摄的场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能力甚至超过了我的话筒杆、录音包、摄影组的设备。 因此,我希望下一代产品如果能够小型化,那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甚至讨论了我们所期待的下一代设备的形式,类似于颈挂式运动耳机。 主机可以挂在脖子上,有线耳机从主机上伸出。 主机末端有麦克风和静音按钮。

二是主机的电池寿命稍短。 连续开启时,锂电池只能使用六到七个小时。 也就是说,主机需要两到三块电池才能完成极端条件下的单日续航。 需要。 如果使用外部电源,您会发现从机会有持续的电流噪声。 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会严重影响体验。

第三点是我发现主机的射频EMC(电磁干扰)屏蔽有待提高。 当我将主机移动到电线杆附近时,Boom 轨道中会出现连续的电流噪音。 这个EMC是不是接口没有屏蔽造成的? 主机的射频功能并不完善,需要验证,所以我通常将其固定在远离录音机接口组的一侧。 ‍‍

第四点,如果对讲系统能够有专门的通道负责现场监听,那么导演、录音师、摄影师就可以在保证沟通的同时完成现场监听。 这是纪录片作品中非常需要的功能。

在我之前的纪录片拍摄经历中,导演和摄影师都需要监控。 主要原因是纪实工作中各职能部门需要了解现场事件的进程,了解题材。

目前的对讲系统在通信时无法兼顾IFB可中断监听功能。 如果下一代对讲产品能够兼顾监控功能,那将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过,我也尝试过将录音机的AUX辅助输出连接到麦克风输入,但是这样会造成现场监听和通讯的重叠,耳机里的内容会很混乱,所以上面提到,有专门的通道负责监听信号,还需要一键切换功能。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切换监控或通讯。

关于主机我仍然不明白的一件事是它实际上很轻,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它必须这么大。 一开始以为尺寸差不多,拿到手后发现长宽几乎一样。 相当于两个并排放置,但重量却很轻。 这意味着里面没有太多PCB和电子元件。 有可能变小,也许这个可以考虑。